半退圈女演員因利劍玫瑰翻紅
這個暑期檔,可真是熱鬧非凡。
《以法之名》《掃毒風(fēng)暴》完結(jié),《利劍玫瑰》緊隨其后,主打一個無縫銜接。
正劇一部接著一部,看不完,根本看不完。
前兩部均是中年演員挑大梁,張譯、段奕宏、秦昊,演技方面,無需多慮。
而《利劍玫瑰》,由迪麗熱巴與金世佳主演,妥妥的流量咖。
能否跟上隊(duì)伍,起到一個正面宣傳的作用,那就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新劇開播,靜下心來認(rèn)真追幾集,會發(fā)現(xiàn)“打臉”來得猝不及防。
這一次,“滿臉猙獰”的迪麗熱巴,讓一眾“戲混子”羞愧臉紅。
“一哭出圈”
迪麗熱巴這一路走來,最不缺的就是爭議。
從性格到作風(fēng),從顏值到演技,質(zhì)疑與嘲諷不絕于耳,漸漸將她淹沒。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奪得金鷹視后那一年。
也是被全網(wǎng)質(zhì)疑演技不過關(guān)的一年。
因?yàn)?,獲獎作品《漂亮的李慧珍》,評分遠(yuǎn)遠(yuǎn)不足6.0。
與之對打的,則是孫儷的《那年花開月正圓》、袁泉的《我的前半生》。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那時的迪麗熱巴,說是“熱鍋上的螞蟻”一點(diǎn)兒不為過。
外界都說獎項(xiàng)被資本裹挾、演技為流量讓位。
本該引以為傲的獎杯,不料成了演藝生涯的“一大屈辱”。
自那之后,“水后”兩個字與迪麗熱巴緊緊捆綁。
一時間,陷入進(jìn)退兩難的境地。
沉寂許久,帶來一部《利劍玫瑰》,起初大家不抱有什么期待。
直到,哭戲片段流出,無數(shù)路人被這份演技狠狠“打了臉”。
天臺上,丟失孩子的母親情緒崩潰,站在露臺邊緣,一不小心就是一尸兩命。
“鄧妍”語氣溫柔克制,眼眶蓄淚但并未決堤,嘴唇微顫,傳遞出隱忍的心痛。
“你聽到小洋芋呼喚你了,是嗎?”
“洋芋”是丟失孩子的名字,她是負(fù)責(zé)的警察。
這一句輕聲詢問中,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說話間,淚水直流而下,哭得像蒙了一層水霧濾鏡,撲面而來的破碎感。
觀眾的心,忍不住跟著揪起來,感染力極強(qiáng)。
“很多演員很會哭,但是像機(jī)器一樣說來就來,無法打動觀眾,能讓我一秒觸動內(nèi)心流淚的女演員,就是熱巴。”
她的哭戲,沒什么炫技成分,更不是“為了哭而哭”。
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結(jié)果,是流露心聲的情感表達(dá)。
面對丟失孩子的母親,時而心疼地哭,時而愧疚地哭,明顯區(qū)分開來。
因?yàn)椤班囧笔?,“章阿姨”女兒意外丟失,多年后相見,還是不敢直視那雙真誠的眼睛。
愧疚、心虛、自責(zé),多種情緒集于一身,那迪麗熱巴是如何演繹的呢?
強(qiáng)忍著哽咽,硬擠出一絲苦澀的笑容,但眼眶中的淚水,早已出賣了她。
還有跪在地上崩潰大哭那一段,眼淚像開了閘一般,看著看著忍不住跟著一起心碎。
真正好的哭戲,恰恰是讓觀眾忘記“演員在哭”,只看到“角色在痛”。
透過這幾場哭戲,一下就讀懂“鄧妍”身為警察的不可言說。
這背后,有著太多無奈,有太多的愧疚需要填補(bǔ)。
憑借哭戲逆襲翻盤的女星還真不少,楊冪算一個。
《長安的荔枝》電影未播先火,哭戲片段一出,全網(wǎng)嘩然。
當(dāng)白發(fā)蒼蒼的丈夫策馬奔來,背包破裂,鮮花漫天飛舞。
站在城樓上的楊冪,從焦灼等待到重逢釋然,淚水奪眶而出。
沒有嚎啕大哭和夸張表情,僅憑一雙含淚的眼睛,便緊緊揪住觀眾的心。
網(wǎng)友表示,沖著這一個片段,也要走進(jìn)電影院。
看完迪麗熱巴與楊冪的正面示范,再來看看下面幾位提供的“反面教材”。
只能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些人遲遲火不起來,果然是有原因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以“4000年美人”火出圈的鞠婧祎,憑借一己之力為內(nèi)娛貢獻(xiàn)多部低分片。
美貌,是不容毀掉的,演技,是看不見的。
半永久式妝容加上半永久式演技,明明年紀(jì)輕輕,卻早有擺爛趨勢。
鞠姐的哭戲,值得單拎出來探討,因?yàn)闃O具代表性。
《嘉南傳》中,生動展示什么叫作“無效哭戲”。
找好最美角度,然后端碗吃面,過程中想念起母親。
小小淚珠掛在大大的臥蠶上,一撇嘴、一斜眼,委屈感是有了,但小動作不斷。
搖頭晃腦,眼睛左右來回瞟,心思不定,一下把觀眾拉倒情景之外,想入戲都難!
面對疼愛自己的外祖母去世,梅開二度,直接復(fù)制粘貼上一場哭戲。
低頭沉思、淚水下落,套路感滿滿,很難不讓人懷疑,沒有使用眼藥水助力。
一場兩場哭戲如此,或許是意外,場場都是如此,那就該考慮自己的問題了。
沒有那金剛鉆,粉絲還硬要“無腦吹”,到最后只能是敗了好感、輸了口碑,好自為之吧。
在哭戲作弊這一方面,楊穎頗有話語權(quán)。
一句“你要是不幸福,我一輩子都不會開心的”,給網(wǎng)友帶來不小的沖擊力。
后來被做成表情包,反復(fù)播放,只是每一次看都容易被“尬住”。
有一種哭不出來硬要哭的割裂感,一眼看出非科班演員出身。
《孤芳不自賞》中,那無奈到極致的尬笑,是真的嗎?
要么用力過猛失去表情管理,要么哭不出來尷尬一笑,處在兩個極端。
只是,在劉德華面前“造假”的,還是頭一次見。
楊穎與劉德華對戲,一場深情的戲碼,兩個人狀態(tài)卻截然相反。
對面劉先生醞釀情緒中,雙眼飽含熱淚,呼之欲出。
這邊楊小姐無論如何哭不出來,只好借用眼藥水。
或是眼睛太大,一滴兩滴還不夠,那氣勢、那狀態(tài),估計(jì)劉德華也是第一次見。
結(jié)語: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沒有簡單的哭戲,只有不用心的表達(dá)。
它不需要刻意追求美與慘,而是讓“哭”成為角色情感的自然出口。
讓觀眾透過眼淚,讀懂角色的故事、掙扎與成長。